颗粒物对健康影响与颗粒物的组成成分密切相关。简单举例来说呢,颗粒物就像药房卖的各种胶囊一样,胶囊本身不治病,治病的是胶囊里边的药物成分,也就是说胶囊起到了一个运送药物的作用。
PM2.5与PM10相比,其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活性强,更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等),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同时,其更易于滞留在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因而同一来源的PM2.5比PM10对健康影响更大。
PM2.5的主要成分包括:含碳颗粒(包括元素碳和有机碳,元素碳主要产生于高温燃烧过程,有机碳则主要来自相对低温过程的不完全燃烧产物)、硫酸盐、硝酸盐、铵盐、重金属等。PM2.5在空气悬浮过程中还会进一步吸附空气中存在的有机和金属等化学成分、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成分。
PM2.5会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并沉积在肺部,同时这些颗粒物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是多种污染物的“载体”和“催化剂”,有时能成为多种污染物的集合体。他们在肺泡上沉积下来,会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损伤肺泡和粘膜,引起肺组织的慢性纤维化,导致肺心病,加重哮喘病,引起慢性鼻咽炎、慢性支气管炎等一系列病变,对儿童和老年人的危害尤为明显。
PM10的前身为飘尘,指能在大气中长期漂浮的物质。由于它能在大气中长期漂浮,易将污染物带到很远的地方,导致污染范围扩大,在大气中还可为化学反应提供反应床。由于PM10的粒径相对较大,因此PM10是沉降的,近地面的浓度较高,随着高度增加,浓度会减轻。
PM10能被人直接吸入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和PM2.5相比,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
3、PM2.5、PM10应该如何治理?
福赛生物研发生产的生物酶PM2.5治理剂以及PM10治理剂是针对PM2.5/PM10污染物特点,以FS复合生物酶产品为核心成分,针对PM2.5/PM10污染物的专项污染治理产品,能够有效解决大气环境中的PM2.5/PM10污染问题。
从原理上来说,生物酶PM2.5/PM10治理剂中的活性高分子成分带有正电荷,具有较强的吸附凝聚功效,使空气中的固体小颗粒团聚与产品中的液体凝聚成小液滴降落,从而净化空气。
从效果上来说,复合生物酶PM2.5/PM10治理剂是针对PM2.5/PM10研发生产的专项产品,对空气动力学直径大于等于10及小于等于2.5微米的污染物有效,与普通的抑尘、除霾产品有明显区别,是具有开创性的生物技术产品。
从技术角度来说,复合生物酶PM2.5/PM10治理剂是将中药组方、天然生物酶,中西技术合璧,通过生物复合赋能技术工艺,开发出富含中药提取物的复合生物酶产品,打破了单体酶效果单一、难以应对复杂成分气体的局限性。
从产品合格标准性角度来说,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检验证明,生物酶健康环保,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没有二次污染,喷洒时无色无味,在城市大气环境治理过程中也可以放心使用。详情请致电:19933359818
空气清香剂一般只有遮盖屏蔽作用,对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没有清除分解作用,而近年出现的空气净化剂则是通过化学或者物理作用或化学、物理综合作用,能清除甚至分解各种污染物,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空气净化剂的类型有哪些?
空气净化剂有吸附型、封闭型、螯合型、生物酶型和纳米型等。
吸附型空气净化剂一般以活性炭、硅藻土、蛭石等为主要成分,可定量吸附污染气体,但由于本身表面积不可能太大,吸附量有限。另外,在温度较低时,吸附量较高,而在高温时,已吸附的气体又会重新释放出来,造成二次污染。所以,此类产品经常用于封闭型的、冷的空间中,例如冰箱除臭剂等。
这是近几年来兴起的较有优势的新型空气净化剂,它能将几乎所有有机污染物和部分无机污染物分解成无害物。如将甲醛、苯、甲苯、氨等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氮气。
为什么生物酶空气净化剂具有杀菌功能?
通过生物发酵技术、生物提取技术等手段,将生物酶与聚六亚甲基双胍、溶菌酶等标准的杀菌成分进行复合,既保留了生物酶除臭除味、长效抑菌的特性,又增强了聚六亚甲基双胍、溶菌酶等杀菌成分的作用,目前福赛生物已经在这些方面取得了成熟的研发和应用经验。
►臭氧型空气净化剂
以放电使空气氧化生成臭氧,而臭氧有分解有机物的作用。这类产品对胺、硫等污染物有效,但其本身的臭味又使人不习惯。另外,臭氧稍过量,对人反而有害,所以目前较少用。并且在使用的时候一般要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在人离开的情况下使用,当人在环境中活动时应停止使用,例如工厂、医院或者学校等场所的空气消毒等。
►螯合型空气净化剂
这类除味剂一般是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能与氨、硫等臭味分子发生化学络合或螯合作用,类似螃蟹捉鱼虾一样,“钳”住污染物,然后生成较大分子沉淀下来并被清除。植物除味剂就是这一类,它无二次污染,效果迅速明显,对室内、车内的臭味及烟、酒味非常有效,但对甲醛等效果一般。这类产品的有效物质只能跟含有氮和硫的臭味分子进行反应,与它们形成配位体,对碳和氢的化合物没有作用,因此可以做到既除臭又留香。详情请致电:19933359818
臭气中的各类成分不仅对宠物猫呼吸、皮肤等有伤害,对人类的眼膜、呼吸系统,甚至血液运输都有影响。宠物所产生的臭气大致来源于口腔异味、脚底脚掌异味、毛发异味、皮肤异味及消化系统异味(即排泄物异味),这是由于致病菌扩散繁殖引起组织及细胞损伤或者分泌代谢产物。
宠物对气味的敏感度比人类高,且考虑到其有舔舐的习性,因此对相关用品质量要求更高。生物酶制剂已由初期的经济动物饲料拓展到如今的宠物行业,其天然健康、高催化的特性在除臭方面的应用深受宠物研究人员的青睐,在除臭产品的升级换代中被重视。
目前喷雾除臭以香味掩盖为主,通过添加各种香精覆盖臭味,但掩盖除臭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宠物对香味的刺激十分敏感,部分混合气味会更加难以接受;另外一种是通过香精成分与臭味分子发生迈克尔加成反应或者希弗碱反应降低臭味强度,但通过化学键反应的方式对反应条件要求高;还有利用香波分子作用于三叉神经的嗅觉受体,使动物(包括人)对臭味分子不敏感以此达到除臭的目的。此方法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不够明确、是否有副作用还未有充分研究。
据胡昊天等人对国内外宠物除臭专利统计,目前除臭产品通过添加植物提取物包括柠檬酸、桑叶、冬青、蒲公英等,中药提取物包括三七根、叶百步、五味子等,喷洒后对空气中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自色念珠菌的兹生有一定作用效果,减少臭味来源,有实际除臭效果;或者添加银离子等金属离子,抑菌率能达到百分之99。有发明利用光合细菌、酵母菌、乳酸菌混合发酵后整体产物降解宠物皮肤上的污垢和油脂达到除臭效果的产品。
河北福赛生物研制的除臭产品,从细竹、莲科植物、艾草、樱花等植物中提取天然生物酶,雾化后捕捉空气中的臭味分子,催化快速分解,实现净化效果,氨去除率为百分之94.9,硫化氢去除率百分之86.4,有很强的抑菌能力。产品达到食用级质量水平,可以在宠物饮用水中添加,从而调节宠物肠胃、缓解宠物体臭、毛发臭、口臭、粪便臭,使宠物毛发有光泽。从目前的研究程度及发展趋势看,把生物科技应用到宠物行业是个健康、温和、快速的选择。产品详情请致电:19933359818
来源:王诚《生物酶在宠物除臭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主任贺克斌以“‘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的新思路”为题进行了主旨演讲。
演讲中,贺克斌院士表示,臭氧浓度不达标已成为一些城市的首要环境问题,应该得到重视;同时,实现我国中长期大气环境的治理要做到“三大协同”,具体为:PM2.5和臭氧的协同、空气质量和健康效应的协同、大气环境和气候的协同。在贺克斌看来,“三大协同”将是未来大气环境治理的主要趋势和走向。
“从原理上看,臭氧和PM2.5有一定程度的同源性,如果我们做得够好,协同减排能够实现双降。”贺克斌表示。在他看来,PM2.5与臭氧协同治理的核心问题在于VOC与氮氧化物的协同减排。
贺克斌谈到,目前我国PM2.5的下降主要是依靠硫和“一次PM2.5”的大幅下降,但氮氧化物和VOCs(挥发性有机物)年排放量依旧在2000万吨级以上。而氮氧化物和VOCs在一定比例下通过化学反应会产生臭氧,如果氮氧化物和VOCs下降的比例不合适就会导致臭氧浓度升高,因此实现氮氧化物与VOCs协同减排才能实现PM2.5和臭氧的协同治理。
目前来看,已经有一些城市按照这种方法进行协同治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贺克斌介绍,北京从2010年到2019年一直按照一定比例协同控制氮氧化物和VOCs减排量,PM2.5明显下降的同时臭氧也没有上升。同时,成都这方面也做得很好,实现了PM2.5和臭氧的双降。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协同治理方法存在一定的难点。特别是对于VOCs的减排,技术和监管上都还面临许多困难,这个领域或许正是未来环境设备和监测监管市场的一个增量。
在贺克斌看来,除了PM2.5与臭氧协同治理,空气质量和健康效应的协同、大气环境和气候的协同也不可忽视。
贺克斌认为,到“十四五”末期,我国目前的(《环境空气质量》)2012年标准就将使用13年,近百分之80的城市都将达到标准,在对人体健康的要求下空气质量标准势必会再上一个台阶。
“要达到那样的空气质量标准,就需要协同治理大气环境与气候的问题,将减碳的问题解决。”贺克斌表示,低碳要求能源结构的转型,煤、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使用比例降低,非化石新能源比例大幅提高。和减碳相结合将大大提高其他几类污染物的减排幅度,二氧化硫、PM2.5等污染物会下降百分之70~百分之90。在上述情况下,中国将实现主要污染物由千万吨级向百万吨级的下降,也使得更多地区都能达到更高的空气质量标准。
“做好三大协同,把蓝天和低碳结合到一起,就离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更近一步,对此我非常期待!”贺克斌表示。大气治理方面,详情请致电:19933359818
恶臭污染来源广泛,涉及的行业既有石油炼制、化工、制药、橡胶、造纸、食品加工等点源,又有排污河、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畜禽养殖、餐饮油烟等线、面源、散发源。其中石化、化工产业集中的地区,有90的环境投诉都来自恶臭问题。
因此,工业企业的恶臭气体治理引起了广泛关注。专业人士指出,工业园区内恶臭污染形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即源发形成和二次形成。
简单来讲,就是原辅材料在运输、生产及存储的过程中发生了扩散、滴漏以及企业内部污水处理设施表面挥发等原因造成的恶臭污染现象;或者原辅材料扩散至空气中之后,和空气中的物质之间通过微生物分解、高温反应、厌氧发酵、光照等生成了其他具有恶臭性质的中间产物。
近年来,看着恶臭/异味举报居高不下,我国相关部门也引起了重视。
《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恶臭气体的,应当科学选址,设置合理的防护距离,并安装净化装置或者采取其他措施,防止排放恶臭气体。”
2018年底,生态环境部发布《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涉及加严8种污染物限值、完善排放及监测要求等七方面内容。
另外,升级版《恶臭污染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对环境空气及各类恶臭污染源(包括水域)排放的恶臭污染监测全过程进行了规定。
在治理方法上,活性炭吸附、生物过滤法、低温等离子法、生物酶液喷淋除臭和UV光氧催化废气净化等是当前工业企业恶臭处理的方式。
即便如此,恶臭气体之类在治理上,还存在引用的监测分析方法落后、分区执行不同排放限值有失公平原则、污染物项目数量亟待增加等问题亟待解决。
另一方面,恶臭排放的时效性、不确定性,又导致了环保部门的取证难、执法难,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实时的、有效的、快速的恶臭气体在线监测系统,对恶臭排放情况进行24小时连续监控。
具体到企业层面来看,不同的恶臭控制技术适用范围不同,去除效果受恶臭排放源排放物质种类、排放浓度大小、排放参数等因素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
在此情况下,有专家分析称,随着大气污染防治逐渐进入细分领域,恶臭污染催生的治理、监测和监管等领域的市场空间有望达到千亿量级。支持原料供应、代工贴牌、项目开发等,详情请致电:19933359818。
据北京市生态环境局4日通报,2022年,北京市大气环境中PM2.5年均浓度降至30微克每立方米,继2021年后再次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持续保持历史同期较优、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中较优。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处长李翔介绍,十年来,北京市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实现了大气环境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快速下降,空气质量大幅度改善,在实际工作中,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能源结构绿色低碳,大力推进能源清洁化战略,累计完成4万蒸吨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130余万户居民“煤改清洁能源”,全市煤炭消费量由2012年的2179.6万吨下降到2021年的131万吨,能源占比超过98.5,在北方城市中率先基本解决燃煤污染问题。
二是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对新增产业,制修订禁限目录,大力发展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高精尖”产业;结合非首都功能疏解专项行动,对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企业,坚持疏解与提升并重,累计退出3212家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分类整治1.2万余家“散乱污”企业。全市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稳定达到80以上,稳居全国前列。
三是车辆结构绿色优化,“车、油、路”推进机动车污染排放控制,累计淘汰老旧机动车236万余辆,推广新能源车58余万辆,新能源及国五以上机动车占比超过70,车辆结构处于全国省级地区较高水平
四是城市面貌绿色洁净,坚持“平台共享、部门负责、执法规范、环保督察、信息公开”,狠抓施工、道路、裸地“三尘”共治,构建全市统一的施工扬尘视频监管平台,不断加严道路清扫保洁标准,因地制宜分类治理裸地扬尘,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和洁净度显著提升。
►大气污染治理成果仍不稳固,长效+应急治理结合是关键
北京取得的成绩固然值得肯定,但依然有一些地区时常会受到PM2.5等污染物的困扰。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大气污染治理取得的成果仍不稳固,臭氧问题日益凸显,秋冬季污染过程还时有发生,大气污染治理仍处于负重爬坡、逆水行舟的关键阶段,污染防治攻坚战仍任重道远。
除了北京市对PM2.5长效治理的经验,一些应急手段同样值得考虑。福赛生物研发生产的生物酶PM2.5治理剂以及PM10治理剂是针对PM2.5/PM10污染物特点,以FS复合生物酶产品为核心成分,针对PM2.5/PM10污染物的专项污染治理产品,能够有效解决大气环境中的PM2.5/PM10污染问题。
从原理上来说,生物酶PM2.5/PM10治理剂中的活性高分子成分带有正电荷,具有较强的吸附凝聚功效,使空气中的固体小颗粒团聚与产品中的液体凝聚成小液滴降落,从而净化空气。
从效果上来说,复合生物酶PM2.5/PM10治理剂是针对PM2.5/PM10研发生产的专项产品,对空气动力学直径大于等于10及小于等于2.5微米的污染物有效,与普通的抑尘、除霾产品有明显区别,是具有开创性的生物技术产品。
从技术角度来说,复合生物酶PM2.5/PM10治理剂是将中药组方、天然生物酶,中西技术合璧,通过生物复合赋能技术工艺,开发出富含中药提取物的复合生物酶产品,打破了单体酶效果单一、难以应对复杂成分气体的局限性。
从产品健康性角度来说,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检验证明,生物酶健康无毒,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没有二次污染,喷洒时无色无味,在城市大气环境治理过程中也可以放心使用。详情请致电19933359818
近年来,我国在PM2.5治理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一个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雾霾天气明显减少,能看到蓝天白云的天数越来越多,但与此同时,臭氧污染问题却明显抬头,成为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因素。对此,专家提出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治理的倡议,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PM2.5和臭氧污染又怎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先说结论:PM2.5对臭氧污染有抑制作用,当PM2.5浓度下降时,臭氧污染若不加以控制,将会逐渐抬头。研究发现,需要同时控制臭氧污染的两种重要来源——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才能在降低PM2.5浓度的同时,降低臭氧污染影响。
为了验证这一观点,研究人员选取了2013年至2017年开展清洁空气行动的四个特大城市群:华北平原(106个站点)、长三角(84个站点)、珠三角(66个站点)和四川盆地(71个站点)。数据显示,臭氧与PM2.5浓度通常呈正相关,华北平原的PM2.5增加到大约100微克每立方米,臭氧水平稳定在80ppb(1ppb=十亿分之一)左右。而去除PM2.5对化学和光解的影响后,臭氧直到达到110ppb时才会稳定下来。
理解了两种之间的关系,还要明确“协同治理”的含义,协同二字在具体落实的时候需要拆解开来。究竟需要哪些方面协同,专家予以了全面的解读。
首先是目标指标的协同。PM2.5和臭氧浓度与优良天数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就需要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和PM2.5浓度作为主要控制指标。
其次是与美丽中国建设衔接的“十四五”目标协同。2035年美丽中国展望中,PM2.5浓度达到25微克/立方米,95%左右的城市达标。“十四五”目标中,优良天数比例要达到87.5%,PM2.5浓度下降10%,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并且65%的地级及以上城市达标。
再次是注重控制区域的协同。我们注意到,PM2.5和臭氧污染严重的区域基本重合,可以实现空间协同。但是臭氧污染范围更大。在此基础上,对重点区域进行调整,包括国家重点区域新纳入苏皖鲁豫交界地区、设立国家指导区域以及省内联防联控机制等。
最后是控制措施的协同。专家指出,“十四五”的关键,在于增强氮氧化物和VOCs的减排力度。各地需要根据复合污染对前体物减排的敏感性差异,决定各自的工作重点。
“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进一步优化交通结构、强化氮氧化物和VOCs减排、推进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推进PM2.5和臭氧协同减排的‘五大实招’。”雷宇向记者表示。
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就需要严格环境准入要求,持续推进产业集群综合治理,加快现有产能升级改造与布局调整,推进含VOCs原辅材料和产品的源头替代,推动绿色环保产业健康发展。
深入推进能源结构优化。则是要持续“减污降碳”,严格控制煤炭和石油消费量,推进燃煤锅炉和小热电关停整合,加快工业窑炉燃料清洁替代,持续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
优化交通结构也是重要一环。大宗货物中长途运输推广铁路、水路或管道方式,中短途运输优先采用新能源车辆,加快国六车辆替代高排放的老旧车,对城市货物运输则主要采用新能源轻型物流车。同时,大力推广新能源车船,积极推动车船升级优化。
强化VOCs和氮氧化物减排方面有四大侧重:强调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调整等综合措施;强调源头控制,大力推进含低VOCs含量产品源头替代,推进产业、产品升级提升;强调精细化管理,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提升工艺、加强管理;强调治理工程,以大工程带动大治理实现大减排。
(图源: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推进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则是要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完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强化目标任务监督考核,深化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完善重污染天气应对机制,健全环境经济政策,完善大气环境监测监控网络,深化排放清单动态管理,推进污染源监控体系,提升执法监管能力,强化科技基础支撑。
最后,福赛生物臭氧专家指出,臭氧污染的协同治理是从臭氧产生的根源入手,对于降低空气中的臭氧浓度,缓解臭氧污染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不应放松对当前空气中臭氧成分的治理,这是直接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
为此,福赛生物专门研发推出了复合生物酶臭氧净化产品,给VOCs和臭氧污染治理带来了新的思路。生物酶本身是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天生就具有自然、安全的属性。在生物复合技术的加持下,更是发挥了生物酶高效催化、强效分解的能力。
生物酶臭氧净化剂经过雾化释放到空气中后,与臭氧结合时生成-OH+OH-+O2,臭氧净化剂自身被氧化成可供植物吸收的成分,净化剂中的生物酶成分,能催化加速这一反应,大大提高了臭氧的去除效率。这就减少了治理作业的成本和水资源的浪费。
而在治理成本方面,1摩尔生物酶净化剂可以转化4摩尔臭氧,最终产物为H2O与O2;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臭氧浓度一级标准(每小时平均浓度限值0.16mg/m3)计算,合一吨药剂可以转化合1t成品药剂,处理174万m3臭氧污染,处理O3质量达8.8 kg,即使大面积使用也不会产生过多的经济负担。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生物酶臭氧净化剂不仅能分解臭氧,还能对空气中的苯类、醛类、硫化氢等挥发性有机物(VOCs)实现强效分解,祛除率达84.5%,而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臭氧形成的重要前体物,这样的作用无疑是从源头上减少了臭氧的产生,实现了既治标也治本的效果。详情请致电:19933359818
当环境中的异味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使人感觉不愉快,甚至会对人产生心理影响和生理危害,称之为恶臭污染。恶臭是大气污染的一种形式,但由于它的特殊性,许多国家将它单独列为公害的一种。恶臭与噪声均属于感觉公害,噪声直接作用于人的听觉,而恶臭直接作用于人的嗅觉。恶臭和噪声是当前公众投诉较强烈的环境问题。
恶臭污染的来源有哪些呢?恶臭污染其实由来已久,它的来源主要有两类,即自然发生源和人工发生源。
自然发生源主要是由自然界的新陈代谢产生的,如动植物蛋白质的分解会产生腐败型臭气;停滞的污水和沼泽水,容易发生鱼臭和青草臭;火山喷发会产生浓重的硫磺气味;一些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下发生反应,自然散发出来,会形成沼气等难闻的气体。
人工发生源可分为三类:农牧业污染源、城市公共设施污染源和工业污染源。农牧业污染源主要为畜牧场、家禽饲养场、屠宰厂、水产加工厂等产生的异味,如粪臭、鱼臭、烂果臭、野菜臭等等。城市公共设施污染源主要为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厂、医院、公厕等产生的异味,如污水臭、垃圾腐败臭、粪尿臭等。工业污染源主要来自人类的工业生产过程,如石油及天然气的精炼厂、生物制药厂、染料化工厂、焦化厂、制革厂、纸浆厂、食品厂等。通常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恶臭物质较为集中,影响较大,典型污染源的主要异味物质如下表所示。
面对这些棘手的恶臭问题,传统的除臭方式是不能够解决的,像香味掩盖臭味的,治标不治本,不能根本上解决,还有化学除臭,不仅运营成本较高,并且还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是纯生物药剂,它主要是现代生物技术生产的新型微生物抗菌除臭剂,能够有效的对氨气、硫化氢等挥发性的气味进行有效降解,并且降解率能够达到百分之九十,当然对环境也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对人体皮肤不会造成过敏现象。
河北福赛生物技术研发副总刘士伟介绍说,生物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物质,主要来源是从植物里面提取的复合酶物质。通过雾化技术处理,喷射在室内的空气中,酶分子可以有效吸附和捕捉环境和空气中的有害分子充分接触,直接改变有害气体的原子结构,将异味的有机物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达到空气净化的目的。
经过多年研究和改进,福赛生物专门推出了生物酶除臭液(环卫除臭专用),本品是针对市政环卫中各类臭味研发的专项产品,以天然植物提取物的植物酶活力物质为主要成份,复合浓缩天然植物精华素,经先进植物提纯和复合技术制作而成,对各类有害、臭味分子进行催化分解,从根源上解决恶臭困扰,改善周围环境质量。
这种生物酶除臭液健康无毒,对人体无任何毒副作用,入口无毒,对眼睛、皮肤无刺激,适用于大型垃圾场、垃圾转运站、社区垃圾房、公厕等重污染场所的除臭。较难得的是,产品的成本低廉,除臭持续时间久,可结合现有设备直接使用。
总之,要想公共厕所或卫生间没有臭味和异味,除了使用生物酶除臭液之外,还需要保持公共厕所或卫生间的通风性,并确保及时清理厕所环境,保护公共厕所或卫生间的环境和空气质量,毕竟无论用什么除臭剂,如果臭味源一直在,都很难把空气中的臭味清除干净。详情请致电:19933359818
近年来,生物酶技术在国内逐渐被大众所熟知,凭借着安全、环保、高效等优势,生物酶在食品、饲料、洗涤、空气净化等领域大放异彩,尤其是空气净化领域,出现了不少相关的产品。那么,生物酶空气净化产品真的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吗?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对于有生物知识的人来说,生物酶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尤其是含有生物酶的洗衣粉、洗衣液等清洁产品的出现,让不少普通人也对生物酶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生物酶已经在很多领域获得了应用,尤其是在除臭除味、空气净化领域,生物酶已经成为中坚力量,并且凭借更出色的效果和更高的安全性,获得了“更高端更安全的除味净化产品”称号。
生物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部分为蛋白质,也有极少部分为RNA。凭借安全、高效、环保等优势,生物酶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获得了普遍认可,在空气净化、工业除臭、除甲醛、宠物除臭、农业生产、食品、饲料等很多领域都有了广泛应用。
凭借安全、高效、环保等优势,生物酶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获得了普遍认可,在空气净化、工业除臭、除甲醛、宠物除臭、农业生产、食品、饲料等很多领域都有了广泛应用。
良好的室内空气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以更天然、更健康、更先进的生物技术和产品,取代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化工产品,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不仅造福当代人,更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空气环保和呼吸健康产业长期处于以价格战为代表的初级竞争阶段,掩盖法、化学药剂法等传统技术多年未有明显改进,生物酶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开启了行业技术革新的道路。
复合生物酶产品是一种富含腐植酸、氨基酸、矿物质的,具有强大分解能力的天然植物酵素,是多种高活性复合酶溶液。这种成分在消除臭味异味以及大气污染领域有出色的效果。
在除臭除味、空气净化领域,复合生物酶可以分解臭气气体,从根本上解决臭气气体只是掩盖无法去除的问题,广泛应用到动物宠物除臭、农业用畜禽粪便除臭、果树用水果保鲜、水产用水质净化、工业用废水处理、水质净化、家用除臭剂、车内除臭除味剂、体味除臭等等,而且还可以应用到垃圾处理、原子发电站废弃物处理、尿布加工添加剂、动物饲料、鱼饲料等各个方面。对其他除臭产品难以消除的恶臭、挥发性有机物、甲醛等物质都有强力效果。而且,本产品绝对无毒无害,没有任何副作用,达到食品级安全。
在大气污染治理领域,复合生物酶除臭液(工业VOCs专用)、复合生物酶大气治理液(PM2.5治理专用)以及复合生物酶大气治理液(VOCs治理专用)等多款产品,该系列产品对VOCs、PM2.5、臭氧等常见污染物有出色的治理效果,产品在国内许多大中型地区进行了广泛应用,获得了很高的评价。详情请致电:19933359818
为了解决臭氧污染及VOCs治理难题,不少企业和机构都投入到了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中,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当属复合生物酶技术。福赛生物研发副总经理刘士伟介绍说,复合生物酶采用先进的植物提纯和复合技术,以天然植物提取物的植物酶活力物质为主要成份,复合植物体内多种抗氧化成分,对空气中的臭氧和VOCs成分进行高效催化,有一箭双雕的效果。
以臭氧污染治理为例,复合生物酶臭氧净化剂经过雾化释放到空气中后,与臭氧结合时生成-OH+OH-+O2,臭氧净化剂自身被氧化成可供植物吸收的成分,消除剂中的生物酶成分,能催化加速这一反应,大大提高了臭氧的去除效率。
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中科检测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检测报告显示,复合生物酶的臭氧去除率为96.7,对空气中的苯类、醛类、硫化氢等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祛除率为84.5,效果显著。
而在治理效率方面,根据福赛生物提供的数据显示,1摩尔生物酶净化剂可以转化4摩尔臭氧,最终产物为H2O与O2;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臭氧浓度一级标准(每小时平均浓度限值0.16mg/m³)计算,合一吨药剂可以转化合1t成品药剂,处理174万m³臭氧污染,处理O3质量达8.8 kg,综合成本完全不会带来过大负担。
此外,复合生物酶臭氧净化剂还可以在不同环境中,配合雾炮车、自动喷淋装置、无人机、人工喷洒装置等不同设备使用,无需增加额外治理成本。
据福赛生物负责人介绍,生物酶技术在国外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中已经有丰富的理论和应用经验积累,邻国日本更是早已将GTS生物酶产品用于富士山的环境治理,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详情请致电:1993335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