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主任贺克斌以“‘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的新思路”为题进行了主旨演讲。
演讲中,贺克斌院士表示,臭氧浓度不达标已成为一些城市的首要环境问题,应该得到重视;同时,实现我国中长期大气环境的治理要做到“三大协同”,具体为:PM2.5和臭氧的协同、空气质量和健康效应的协同、大气环境和气候的协同。在贺克斌看来,“三大协同”将是未来大气环境治理的主要趋势和走向。
“从原理上看,臭氧和PM2.5有一定程度的同源性,如果我们做得够好,协同减排能够实现双降。”贺克斌表示。在他看来,PM2.5与臭氧协同治理的核心问题在于VOC与氮氧化物的协同减排。
贺克斌谈到,目前我国PM2.5的下降主要是依靠硫和“一次PM2.5”的大幅下降,但氮氧化物和VOCs(挥发性有机物)年排放量依旧在2000万吨级以上。而氮氧化物和VOCs在一定比例下通过化学反应会产生臭氧,如果氮氧化物和VOCs下降的比例不合适就会导致臭氧浓度升高,因此实现氮氧化物与VOCs协同减排才能实现PM2.5和臭氧的协同治理。
目前来看,已经有一些城市按照这种方法进行协同治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贺克斌介绍,北京从2010年到2019年一直按照一定比例协同控制氮氧化物和VOCs减排量,PM2.5明显下降的同时臭氧也没有上升。同时,成都这方面也做得很好,实现了PM2.5和臭氧的双降。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协同治理方法存在一定的难点。特别是对于VOCs的减排,技术和监管上都还面临许多困难,这个领域或许正是未来环境设备和监测监管市场的一个增量。
在贺克斌看来,除了PM2.5与臭氧协同治理,空气质量和健康效应的协同、大气环境和气候的协同也不可忽视。
贺克斌认为,到“十四五”末期,我国目前的(《环境空气质量》)2012年标准就将使用13年,近百分之80的城市都将达到标准,在对人体健康的要求下空气质量标准势必会再上一个台阶。
“要达到那样的空气质量标准,就需要协同治理大气环境与气候的问题,将减碳的问题解决。”贺克斌表示,低碳要求能源结构的转型,煤、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使用比例降低,非化石新能源比例大幅提高。和减碳相结合将大大提高其他几类污染物的减排幅度,二氧化硫、PM2.5等污染物会下降百分之70~百分之90。在上述情况下,中国将实现主要污染物由千万吨级向百万吨级的下降,也使得更多地区都能达到更高的空气质量标准。
“做好三大协同,把蓝天和低碳结合到一起,就离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更近一步,对此我非常期待!”贺克斌表示。大气治理方面,详情请致电:19933359818